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04章(2 / 3)

sp;&esp;愿望二次生效,被判定为又许了一次愿,所以增加了一年。

&esp;&esp;谁让秦稷他们是从外头进来的呢,许愿珠要把他们的记忆封锁并投放进村,怎么不算单独许了一次愿?

&esp;&esp;接下来两次也是一样的情况,赵姬和贾南风分成两波进来,哪怕每次只有一个人,也被分别判定为了一次。

&esp;&esp;最后累计下来,就是5年。

&esp;&esp;秦稷起初打的盘算很好,带着记忆进去看热闹。哪里能想到扶苏怂恿他爹许的愿会把后续进来的一起给坑成村里人,不然他们的记忆本来是可以保留的。

&esp;&esp;关键是现在扶苏家里几个人已经出去上大学,摆脱种地了。剩下几个也即将跟着秦政扶苏一起去外头做生意,同样不用继续种地。

&esp;&esp;只有秦稷他们,还待在村子里。

&esp;&esp;哪怕子楚和吕不韦在外头工厂上班,村里不还剩了三个?

&esp;&esp;秦稷是老人家,要做的农活不算多。可再不多,也是要做的。

&esp;&esp;华阳和秦柱还稍微好点,他们的文职,也就农忙的时候需要帮忙。

&esp;&esp;后头跟着进来的两位女性,一个在城里待着一个还是孩子。前者就不说了,后者贾南风可不像原主一样当老黄牛,村里也为了照顾她给她安排了轻松的活。

&esp;&esp;总结——只有秦稷受伤的世界达成了。

&esp;&esp;这就是悄悄使坏的下场。

&esp;&esp;珠里世界,扶苏老师送别了新一茬的大学生。

&esp;&esp;村里的知青越来越少了。

&esp;&esp;但是村里的热闹一点都没少。

&esp;&esp;新的大学生引发了新一轮的大战,之前结了婚的知青有三个在上一届考出去了,这一届又考出去一个。

&esp;&esp;上一届的三人里头,其中一位每个月都会把自己的补助金寄回来些,给孩子和伴侣改善生活。

&esp;&esp;所以没多久,这家就商量着让伴侣带孩子去城里,就找大学附近的房子租住。等以后知青出来分配工作了,家里会更富裕,孩子能当城里人总比在乡下蹉跎要好。

&esp;&esp;没办法,城里各种条件确实比乡下好,谁不想让孩子去过好日子呢。

&esp;&esp;但是另外两家就不一样了,那两家的知青一分钱没往家里寄。为此很有些怨言,抱怨当初就不该让他们出去上大学。

&esp;&esp;村里的人每回听见就撇嘴。

&esp;&esp;心说你们当初差点不让人报名考试,人家凭什么给你寄钱啊?备考的一个月也没少闹幺蛾子,早就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程度了好不好?

&esp;&esp;其中那个差点被撕了书的女知青甚至和丈夫办了离婚,都离婚了还想扒着人家吸血呢?要是有孩子也就罢了,是得给孩子一点抚养费,可这不是没生孩子吗?

&esp;&esp;这次村里又考出去一个已婚知青,这两家就故意来说闲话,编排知青说对方肯定不会往家里寄钱。

&esp;&esp;他媳妇冷笑一声:

&esp;&esp;“我俩已经决定好一起去城里了,到时候每个月的钱直接交给我保管,用不着你们操心。”

&esp;&esp;扶苏跟着看了好几场大戏。

&esp;&esp;村里一直闹腾到秋收,那个时候新一轮大学生都走了月余了。要不是因为秋收忙碌,这件事还能再闹一阵子。

&esp;&esp;秋收完没多久,广播里总算宣布了改革开放的消息。

&esp;&esp;商蔓第一时间去找秦柱:

&esp;&esp;“村长,给我开个介绍信,我要去厦门。”

&esp;&esp;秦柱:……

&esp;&esp;秦柱问她:

&esp;&esp;“你去厦门干什么?”

&esp;&esp;商蔓想起来,现在厦门还没彻底成为经济特区,但是问题不大,她可以先去那边看看情况,方便第一时间抓住商机。

&esp;&esp;所以商蔓眼也不眨:

&esp;&esp;“我和郭嘉关系好,听说他在厦门上大学,我去看看他。”

&esp;&esp;秦柱:???

&esp;&esp;秦柱倒抽一口凉气:

&esp;&esp;“你不会和他谈对象了吧?”

&esp;&esp;商蔓很想承认,这样大队长就会给她开介绍信了。但是她不好破坏郭同志的名声,所以只能遗憾地摇头否认了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