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娘那边怎么样了?”
见她回来,杨初夏就忙问。
“你先别往我这来,娘去洗洗,身上一股味道。”最主要的是王氏觉得这不吉利,闺女也怀着孕呢,别再冲撞了。
等王氏洗好,已是半个时辰后了,出来就道,“生了个女儿,你是不知道那孩子那大的个头,产婆称了说是有九斤八两。”
一听是女儿,杨初夏倒没多少感觉,在她的思维里男女都一样,不过古人还是更喜欢儿子。这下洛氏和杨小川怕是要失望死了,期待了好几年呢。
“九斤八两?这也太重了吧?”
“可不是,从昨晚就开始生了,一直生到现在。”至于生产的凶险她是不准备说了,免得闺女心中害怕,这可就不好了。
“得差人和我爷说声才是。”
王氏就有些犹豫,“还是别说了吧,你爷也希望是个孙子呢,这要说了老爷子怕是会失望。”
“我爷心中有数呢,就是你不说爷知道我四婶要生了,也会主动问起的。”
☆、 报丧还差不多
“那行吧,回头我和你爹说声,让他去说。”
不过没等到王氏和杨大川去说,杨小川就自己来了,两手空空的啥也没带。
老杨头听见生个女儿也没说什么,就说知道了。
等杨小川出来了,杨大川就问,“老四你派人去你丈母娘家报喜没有?不懂的就问大嫂。”
杨小川闻言就撇撇嘴,然后冷哼一声,“报什么喜,报丧还差不多,一个丫头片子有什么好报的。”
杨大川被他冲的一哽,刚想再说他两句,就见他一溜烟的跑了。
随后两天几家亲近的人家就发现都没有收到来自四房的红蛋。一般庄户人家的孩子是不会大肆办洗三礼的,基本上就是姥娘舅舅家和孩子同宗亲近的叔婶家,给孩子做几套鞋袜衣服,再等洗三这天一起吃个饭就算完事了。
但在这个前提下,得四房先给他们送红蛋啊,理正婆娘在家等了两天都没有收到红蛋,王氏等人也是如此。
杨初夏听见王氏的嘀咕,就在想四房不会小气到连这个时候的红蛋都省了吧?
好吧,这次还真是杨初夏想错了洛氏,不是她不让而是杨小川压根没再去买,家里的鸡蛋还是她生产之前自己买的,准备坐月子用的,可后来再吃吃,就没多少了,数数只剩二三十个,压根不够发红蛋的。
她让杨小川去买,杨小川直接甩了一句,“一个丫头片子送什么红蛋?竟丢老子的脸。”然后就走人了,这一出去都两天了到现在就没回来过。
至于洛氏一日三餐的吃食还是刘氏看不下去,来帮着弄的。
洗三这日,理正婆娘最先去找了王氏。
“老四家这洗三还要不要咱们去了?”
“婶子我是打算去的,这知道了总不能不去。”王氏准备了两套小衣服,两双小鞋子。
杨初夏人没去,准备让王氏给她带个长命锁去,当初她成亲的时候洛氏也给她添了银饰,她想着等孩子满月了,到时再送一副手镯过去,周岁的时候送一副脚镯,也就算还她的礼了。
“我也去,不过就是说说罢了,我准备些红糖和面粉。”理正婆娘又嘀咕,“这老四莫不是还舍不得那几个红蛋不成?”
王氏闻言就摇摇头,“我看估计不是,怕是再嫌弃是个丫头呢。”
“这人可真是,丫头怎么了,丫头不挺好的。”
“堂奶奶,我听说小婶子也有几个月了?”杨初夏笑眯眯的在一旁听着两人说话,时不时的就插上一句。
“可不是么,刚好三个月了。”理正婆娘就笑说,“我怕你婶子有压力,还跟她说生个丫头最好,家里就缺个孙女呢。”
“堂奶奶,您看看您这才像是亲娘呢,我娘倒像是婆婆,整天在我耳边念叨是个外孙才好。”
理正婆娘听了就大笑出声。
“好孩子,可别听你娘的,不过你这一胎就有两,怎么不得有个带把的?”
王氏听了也嗔她一眼,“我还不是为你好,不和你说了,回头记得把汤给喝了。”转身就提了篮子,和理正婆娘一起去老宅了。
☆、 把家里的银子都拐跑了
等到了老宅就发现院子里一点声音都没有,王氏和理正婆娘面面相觑。孩子洗三这姥娘家是没来人?还是没到?
王氏瞧瞧天,日头也不晚了,按理这会也该到了才是。
等快到四房门口的时候,就听到洛氏有些底气不足的在咒骂。
正想着自己要不要进去呢,刘氏从里面出来了,见到二人怔了下,看见两人提着的篮子,就知道怎么回事了。
“也就你们还记着了,她亲爹都不管了。”
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理正婆娘就忙问。
“老四不会真没去姥娘舅家报喜吧?”
刘氏摇摇头,“还报喜呢,老四现在人在哪都不知道呢,人走了不说,连家里的银钱也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