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望老板赚大钱,把它长长久久开下去。
巧了,小柳家斜对面正好是向大力一家。这边房子的格局是两梯三户,一户是大户型,另外两户是小户型。
向家人也刚到楼下入户大堂。
他们带着大包小包,黄四娘推着向新生,有些紧张地看着那个会发光的金属门。向新黎却兴奋地挣脱奶奶的手,跑到前面,踮起脚尖去按那个向上的箭头按钮,动作熟练得像个小主人。
“叮”的一声,电梯门缓缓打开。向老娘小心翼翼地迈进去。她和儿子儿媳还有孙女不同,平时都待在四号区很少外出,电梯也只坐过那么一两次。
“这铁盒子,真能稳稳当当地上去?”她嘴里念叨着。
向大力笑着扶住母亲:“娘,您就放心吧,比走楼梯省劲多了!”
电梯平稳上升,微弱的失重感让向新黎咯咯直笑,也忘了之前对别墅的羡慕。
向新生坐在推车里,紧紧拉着妈妈的手,眼睛睁得大大的看到电梯屏幕里的楼层数字,口齿不清:“七,七……”
一岁多的她已经会说一些简单的单字。
电梯到达七楼,他们一家正巧与小柳她们撞在了一起。
“是柳设计师呢!”黄四娘有些意外,露出笑容,“早知道你也在这儿买了房,不过没想到咱们是邻居。”
她在文创商铺上班,而小柳是文创部门设计师,两人都认识。
知道是一个部门的,向大力和向老娘也都有些惊讶,都热情打招呼。他们那会儿,远亲不如近邻,是很讲究和邻居打好关系的。
“待会儿有什么东西需要帮的话就来找我们。”向老娘笑呵呵说,“我们也没别的,出力气的活儿还是能帮得上的。”
小柳受宠若惊,连忙点头:“好的,好的。”
她不善言辞,此刻却在感谢自己毕业时做的那个决定——鼓起勇气从几千公里之外来江南找工作,最后来到这个谁也不认识的小县城,安家落户。
还遇到了一群很好的人,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温暖。
拿着钥匙,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走向自己的新家。打开门的那一刻,几乎每家每户都发出了惊喜的赞叹。
窗明几净是最直观的感受。宽大的玻璃窗将阳光毫无保留地迎入室内,地板光洁如新,墙壁雪白,厨房和卫生间的设施闪闪发光,一切都是崭新的、充满希望的开始。
电视、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甚至洗碗机等等都是标配。
类似的情景在各栋楼里上演着,电梯间里充满了好奇的讨论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。这现代化的便利,对于他们而言,是融入新生活最生动的一课。
而往里走,是一排设计更为精巧、带有独立庭院的中式别墅区。
路晓琪的家就在最里面,可以说是楼王。旁边便是宇文恺、苏隽、赵飞燕、宋五嫂等人的别墅。
这边的院落由低矮的院墙或翠竹稍作隔断,既保证了私密性,又便于互相走动。
苏隽先帮路晓琪将所有的行李都搬下车来,再和路爸爸一起将东西归置到了室内。
路晓琪有些过意不去:“你先去搬自己的东西吧。”
肖美云喜笑颜开:“小苏啊,晚上来家里吃饭。以后啊,要是懒得做饭,就过来吃,阿姨给你加双筷子!”
苏隽连忙点头:“谢谢阿姨,一定常来叨扰。”
路晓琪在旁边打趣:“别有负担,我妈估计不会做几顿饭的,到时候肯定是每天吃食堂。”
“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?”肖美云瞪她一眼,然后又扑哧一笑:“不过,你们这个食堂的确是还挺好吃的。”
她真的许久没做过饭了。
住在四号区不太方便开火,而且古镇里又有食堂又有餐厅,卫生管理得很好,味道又好吃,为什么还要在自己家做饭呢?所以肖美云与路学军很心安理得放下了做饭的执念。
“但今天还是要做的,要烧一烧灶,新家得要入伙。”肖美云拍板,“就这样,咱们轮流来。今天咱们家先开火,等明天再去苏隽家里开火,你去和宇文先生他们说一说,看看要不要也开个火?要的话轮着来。”
路晓琪立刻点头:“行,我马上就去。”
走的时候她对苏隽使了个神色,言下之意是你现在不走,更待何时?
谁知道苏隽含笑,微微摇了摇头,继续帮着路父路母搬东西。
路晓琪耸耸肩,自己赶紧溜了。
她过去的时候,宇文恺和他隔壁的王维正在互相恭维,一个觉得对方规划得好,一个觉得对方造景的意境实在是高,队这个小区显然都很是欣赏与满意:
“此地甚好,清静雅致,毗邻而居,亦可时常切磋探讨,妙极,妙极。”
路晓琪笑着插话,把肖美云关于“轮流入伙”的提议说了,问道:“我妈想着新家要旺一旺灶火,图个吉利。不知宇文老师和摩诘先生意下如何?若是可以的话,那今晚就从我家开始,大家一起来我家吃顿
好版主